子曰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
《论语》开篇所述,所要表达的就是要学会领会儒家的思想与内涵。中文字是块,一个字好几个意思,组合在一起又是另有深意。
“学而时习之”的重点在“时”与“习”,学问是什么?-作人好,做事对,绝对的好,绝对的对,这就是学问。不在于地位、层次,不看出身与出处。
作人,庄子把有道的人叫“真人”,唐宋之后,把神仙叫“真人”,而孔子称为学而之人。所以一个“学”就包罗万象。
那么学问从哪里来呢?学问不是文字,也不是知识,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,作人做事上去体会的。
发表评论